分類:最新動態 發布日期:2022-11-16 次瀏覽
室內的空氣質量情況,我們一般會用細顆粒物傳感器(PM2.5傳感器、粉塵傳感器)來感知室內的空氣細顆粒物的情況。
那么,這些傳感器是怎么檢測出空氣的顆粒物數量的,其原理是什么呢?今天我們就先來 了解下關于PM2.5傳感器的具體原理以及優缺點吧。
原理
其光源為紅外LED光源,氣流進出風口主要靠電阻發熱以獲得熱氣流流動,當有顆粒物通過時,接觸到LED光源之后發生反射現象,光敏探測器接收到不同強度的反射光,再通過放大處理及運算后得到檢測結果。紅外線光強度非常微弱,在測量顆粒時強度不足,可用濁度法代替。所謂濁度法,就是一邊是發射光線,另一邊接收,空氣越渾濁光線損失掉的能量就越大,由此來判定目前的空氣濁度。
優點
壽命長:紅外光作為光源,一般的壽命可以達到10萬小時以上,相對來說使用壽命是比激光長很多的。
性價比高:紅外原理PM2.5傳感器的結構和電路相對簡單,技術成熟,相對其制作成本比激光的便宜很對,性價比很高;
缺點
不精準:由于采用紅外光散射,實際上這種方法是不能夠準確測量PM2.5的,甚至光線的發射、接收部分一旦被靜電吸附的粉塵覆蓋,就會直接導致測量不精準。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傳感器只能定性測量,因為數值會飄,不能定量測量。
可檢測顆粒物直徑相對大:由于光源不同,于紅外線的波長范圍為 700 至 1000um,最小紅外傳感器最小僅能檢測出0.5μm直徑的細顆粒物,使用紅外線散射傳感器無法實現高精度的顆粒濃度檢測;